2014年1月22日

實價登錄的缺點

阿毛站長:
實價登錄上路以來,關於實價登錄的缺點時有所聞。如同一般人所知的,延續最傳統的炒地皮方式,小則投資客多買幾間房,藉實價登錄抬高週遭房價;大則建商互買房子,同樣都是實價登錄抬高週遭房價,唯有多問價自保。以下分享幾篇相關新聞。下圖為各國房屋資訊公開作法,供大家參考。



預售屋像期貨 小博大炒高房價
〔記者徐義平/台北報導〕買一間成屋的總價可以操作十間預售屋,不少投資客以小錢博大錢。業者表示,目前常見的預售屋炒作方式,包括「紅單」(預約單)轉手,開案即完銷、立即推出第二案等,炒作情況最常出現在重劃區。


炒紅單、假完銷 營造熱銷假象
房地產業者指出,部分個案在未取得建照前,會採預約登記方式,以一份預約單十萬元不等的價格計算,部分長期與推案業者配合的投資客,便會同時取得多份預約單,再以一份十一萬至二十萬元不等的價格轉售,從中獲取利潤。通常來回轉手好幾次,也就是俗稱的「紅單」炒作,此時便會出現個案熱銷的假象,促使自住民眾也前往購屋。

第二種常見的炒作模式,則是「分期推出」。近幾年常見部分預售個案甫公開便傳出完銷訊息,沒多久再推出第二期,二期的開價則較一期調漲五%至十%不等。

業者解釋,第一期通常由建商、代銷或所謂的「粉絲」先卡位,創造「開案即完銷」的盛況,之後再推出二、三期等預售屋;此時,卡位一期的投資客便會出脫手中物件,價格通常較二期、三期便宜,但投資客仍有一定賺頭。

房產書籍作者sway指出,部分建案還會邀請名人代言,並配合團購與紅單方式,甚至是假日舉辦活動,吸引大批人潮前往,塑造出預售建案買氣熱絡的現象。

預售屋炒作現象,主要出現在重劃區,建商同時擁有多筆土地,透過不斷推案墊高房價,因此,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日前才會表示,預售屋就是房地產「期貨」,是促使房價飆漲的主因。

對於財政部不將預售屋納入奢侈稅課徵範圍,國泰建設協理陳仁澤指出,預售屋買賣要課所得稅,最高可課稅四十%,比奢侈稅還高;近年常傳出國稅局要求業者提供預售屋的「購屋名單與價格」,做為查稅依據。


建商互賣屋 藉「實價」炒房
行情一次漲2成 「蛋白區」嚴重
更多專欄文章
有心人士利用實價揭露炒高地區房價時有所聞,民眾應多查詢區域價格。唐郡威攝

【張菱育╱台北報導】政府實施實價揭露已1年多,但時有所聞有業者故意開高價,製造「假」成交價,將該區價格墊高,或利用實價登錄做假報高租金,以方便做假帳節稅,房仲業者呼籲,政府應建立更完善的登錄制度,以免實價登錄淪為炒房工具。

守護房屋董事長江守山指出,像是林口、新莊、五股區等房價都被炒高,以林口為例,房價從原本每坪12萬元,到現在新案開價每坪40萬元,而實際成交價則為每坪30多萬元。
江守山透露,建商的做法是,若2家建商都有在同一區推新案,就以相同價格互相賣給對方產品,且皆完成過戶程序等,但在付款時就直接互相抵掉,根本沒有實際交易,做「假」成交價,且一次都墊高20%的價格,很快房價就被炒高2~3倍。
謊報租金少繳稅

也有不具名業者表示,有看過做假帳的狀況,例如租一間店面實際月租50萬元,但是登錄到網站上卻寫80萬元,就可以節稅,少繳一些稅;或是同一個社區,同時有3個物件要出售,其中1戶以最高價賣出,因此拉高該區房價,讓另外2戶可以賣出好價格。
江守山提醒買方,尤其要注意房市「蛋白區」此種情況明顯,買方要注意實價登錄的價格是否有被墊高,避免被騙。因為登錄到實價揭露的政府資訊上,會讓一般人覺得較有公信力,但反而讓有心人士炒高價格,一再墊高蛋白區房價,明明人口沒有增加,反而房價一直漲,政府應盡快改善實價登錄策略,讓統計更完善,或是乾脆停止此系統,抑制炒作風氣。
「政府縱容非法」

房仲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同榮也說,以租屋為例,若雙方不透過仲介就可以不用到實價網登錄租金,但透過仲介租屋卻要登錄,等於鼓勵非法仲介不開發票就可以協助屋主逃漏稅,公會已多次向政府反應此狀況,但是政府卻沒解決,可說是縱容非法打擊合法。
多比價避免被騙

台北市房仲公會副理事長鄭雅能說,現在不動產屬賣方市場,屋主想提高房價,因此會用實價登錄的最高價去談價,且包括邊間、高低樓層、是否有嫌惡設施、採光等,就算是同個社區每戶條件都不同,但是買方希望買得便宜,建議要多做功課、跟房仲詢價、殺價,較不會被高登錄的價格欺騙。


延伸閱讀:

沒有留言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