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4日

進出醫院 小心「超級細菌」

「超級細菌」在歐洲、香港出現病例,對重要抗生素具有抗藥性,威脅重症病人的生命。台灣版的「超級細菌」,也正在醫院中潛伏,該如何避免它的侵襲?原文刊登於天下雜誌2010年8月,454期。


近來,抗藥性強,傳播快速,帶有「NDM-1」基因的抗藥性細菌引發關注。歐洲、香港都出現病例,目前已有一百七十個人受到感染,導致六人死亡。媒體稱這個「超級細菌」為「末日細菌」,認為它將引起全球流行,還無藥可治。NDM-1目前已被確認,會透過細菌的「質體」傳播。意思是只要兩隻細菌在一起,抗藥性基因就可能從一隻細菌「跳」到另一隻身上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任李垣樟指出,這次引發警戒的原因,是它對重要抗生素carbapenem也有抗藥性。「這類抗生素是目前對加護病房病人、嚴重感染病人的常用首選用藥,」李垣樟指出,「恐怖在這裡。」


換言之,這種新的抗藥基因破解了重症病人受感染時的後端防線,將增加治療的難度與複雜度。台灣存在的其他抗藥性細菌,更值得重視。例如,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研究組近年監控發現,對carbapenem具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(簡稱CRAB)比例大幅增加,從二○○二年只有樣本數三%,二○○八年樣本中,竟有四九%有這個細菌。鮑氏不動桿菌主要經由接觸(最主要是手)傳染,加護病房、呼吸照護中心、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是受感染的高風險群。感染具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,會讓治療更加複雜、困難,帶來更高的致死率。


抗藥性細菌的出現,增加治療的難度與複雜度,這幾年,更隨著全球化腳步,加快傳播速度,而抗生素研發的速度卻無法跟上。李垣樟指出,已有人提出「後抗生素時代」的說法,認為人類將步入無抗生素可用的狀況,應及早另闢蹊徑,加強院內感染控制,或者思考其他殺死細菌的方式。


超級細菌文章:

沒有留言 :